成都生物所尹春英团队基于遗传多样性分析证实岷江柏迁地保护的可行性
来源:生态环境修复中心
作者:陈超群
时间:2025-06-23
岷江柏 (Cupressus chengiana) 是中国易危树种,属于国家Ⅱ级?;ぶ参?,主要分布于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及白龙江流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和先锋造林树种。受人类活动及工程建设的影响,其原生境破碎化,迁地保护成为该物种存续的关键策略。但迁地?;た赡艿贾轮秩阂糯嘌韵陆担档椭秩旱氖视δ芰?。因此,科学评估异地种群与原生种群的遗传差异,对优化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抗逆植物适应与筛选团队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合作,采用基因分型GBS (Genotyping-by-Sequencing) 测序技术对大渡河流域岷江柏的3个原生种群 (BW、RJ、SA) 和1个迁地?;ぶ秩?(DK) 开展全基因组遗传分析,系统评估了岷江柏迁地?;ざ灾秩阂糯嘌杂跋?。研究显示:1)迁地?;さ?/span>DK种群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原生种群,特别是SA种群;2)岷江柏原生种群面临近交风险,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下降。研究结果证实迁地保护策略可有效?;め航匾糯嘌?;同时需重点监测遗传多样性较低的原生种群,并可考虑实施跨流域?;げ呗裕菇ǜ哺轻航卣龇植记囊糯;ね?。
该研究以“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y recommendations for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Cupressus chengianao”为题发表于BMC Plant Biology,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博士研究生陈超群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訸为共同第一作者,尹春英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186/s12870-025-06581-z
图 1 岷江柏种群的种群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图2 岷江柏种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情况
图3 岷江柏迁地保护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变化